湖底淤泥清理采用氣動泵挖泥船:這是意大利研制開發(fā)的一種采用真空吸泥泵(氣動泵)進行抽吸底泥,以高壓空氣為動力進行底泥輸送的工程船舶,該類型船舶具有船體結構簡單,易于船舶改裝,在疏挖合適的底泥時瞬時泥漿濃度可高達80%以上,但挖泥效率與水深有關,水深較淺時效率較低。絞吸式挖泥船:該類型船舶采用安裝在橋架端部的絞刀頭進行底泥挖掘,通過大型泥泵進行吸泥和泥漿排送。施工時以鋼樁、三纜定位裝置、定位樁等為圓心進行定位,利用船體兩側橫移錨進行擺動挖泥作業(yè),其特點是單船獨立施工,管道泥漿輸送,挖泥、運泥一次同時完成,可疏浚可吹填,對土質適應性較好,定位控制較高,這種類型挖泥船在江河湖海均可見到,是一種用途廣泛且普遍使用的一種挖泥船,其型號涵蓋40m3 /h至4000m3 /h生產率。吸揚式挖泥船:與吸絞式挖泥船類似,但無絞頭刀,施工時,主要依靠裝在吸泥口附近的高壓水槍進行挖泥作業(yè),是一種早期挖泥船。斗輪式挖泥船:此類船舶為絞吸式挖泥船的改進變形,其主要改進在于采用安裝于架橋端部的可旋轉的圓形斗輪組代替絞刀頭進行挖泥作業(yè),提高了底泥的挖掘能力和泥漿的濃度,減少了底泥的擴散。
湖底淤泥固化余水的處理:(1)余水處理及控制 疏浚過程中,絞吸式挖泥船挖掘污染底泥制成泥漿輸送至場地,其體積擴大5-10倍,泥漿自然沉淀后有大量余水需外排,余水處理及余水控制是環(huán)保疏浚的又一重要環(huán)節(jié)。影響余水水質的主要因素有:對余水的處理工藝是否正確;處理實施水平;挖泥船作業(yè)量的調配是否合理;疏挖泥漿性質等。余水處理方法取決于泥漿的性質,同時全面考慮其他影響因素,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而可取得較好的費效比。(2)處理依據 泥漿余水是否需要特殊處置及怎樣處置,取決于余水中污染物的組分及含量、接納余水水體的現狀性質及水體功能,以及技術經濟綜合分析結果。
湖底淤泥固化處理疏挖泥漿中的污染物主要以細顆粒物的形式存在,余水攜帶其進入受納水體,因此懸浮物SS量是余水排放的關鍵性控制因子,SS是考核余水是否達標的主要指標,本工程確定余水排放懸浮物控制指標為:SS≤150mg/L。(3)余水處理方案確定:由于底泥主要污染物是N和P,多吸附在顆粒物上,可通過自然沉淀去除,處理后的余水不會對水體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余水可經自然沉淀后直接排入橋湖。(4)余水處理工藝:余水采用自然沉淀方法,由疏挖區(qū)挖泥后運送至吹填區(qū),根據滇池及巢湖等湖泊污染底泥疏挖及處理工程的實施經驗,泥漿自然沉淀時間不少于48h,余水可以達到排放標準。施工時,采用間歇吹填的施工方法,四處底泥利用場地輪流吹填,以確保泥漿自然沉淀時間達到48h后,用污水泵將處理后的余水抽至官橋湖。
湖泊清淤固化清理的必要性:因為周邊農業(yè)面源污染和湖區(qū)投鉺養(yǎng)殖給湖泊帶來的巨大污染負荷,導致湖內底泥淤積,嚴重底泥中污染物含量普遍超標,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破壞,水體日益惡化,容易發(fā)生“藍藻爆發(fā)”、“黑潮”等突發(fā)性水質惡化事件,直接威脅著區(qū)域供水和生態(tài)安全。為改善湖泊水環(huán)境質量,必須進行湖泊污染底泥處理,采用*環(huán)保清淤手段是清除湖區(qū)污染內源的主要方法,在有效抑制底泥中污染物釋放的基礎上安全挖除污染底泥,從而提高水體自凈能力,為湖區(qū)水環(huán)境修復創(chuàng)造條件。